铝型材电泳涂装生产线工程设计计算基础
铝型材电泳涂装生产线工程设计计算基础
A. 涂装设备的依据
(1)采用设备的类型;
(2)最大生产率,按涂装面积计算,m²·h¯¹;按质量计算,kg·h¯¹;
(3)铝型材最大外形尺寸,包括长度(吊车移动方向)、宽度和高度,mm;
(4)最大挂件涂装面积,m²;
(5)处理铝型材的工艺条件,电泳涂料液体材料、电泳处理时间,min;槽液工作温度,℃;
(6)吊车移动速度,m·min¯¹;
(7)冷却介质的工作温度,℃;
(8)车间温度,℃
B.工艺槽体有效尺寸的计算
L=l₁+2l₂
(1)卧式吊挂槽体长度的计算:
式中L---槽体长度,mm;
l₁--铝型材最大长度,mm;
l₂---型材离槽体端头距离,mm;l₂一般取400-600mm;
(2)卧式吊挂槽体宽度的计算:
1)电泳槽体宽度按下式进行计算:
B=b+2b₁+2b₃
式中 B---卧式吊挂槽体截面宽度,mm;
b----铝型材的最大宽度(含垂直导电杆宽度),mm;两排型材同时通电时,b通常取600-700mm;
b₁---铝型材现侧边极板的距离,mm;一般取150-300mm。
b₃---槽壁与侧边极板的距离,一般取200-300mm。
2)纯水洗槽体宽度按下式进行计算:
B=mb+nb₂+2b4
式中 B---卧式吊挂槽体截面宽度,mm;
b---型材的最大宽度(含垂直导电杆宽度),mm;
m---可放型材最多排数;
b₂---侧边加热冷却管道宽度,mm;单侧n=1,双侧n=2;当不设置管道或夹层时,n=0;
b4---槽壁与铝型材的距离,一般取200-300mm。
(3)卧式吊挂槽体高度的计算:
H=h+h₁+h₂+h₃+δ
式中 H---卧式吊挂槽体截面高度,mm;
h---上挂型材的最大高度,mm;
h₁---上挂型材顶部至槽液液面的距离,一般取100-200mm;
h₂---上挂铝型材底部至槽底距离,一般取250-400mm;
h₃---槽底加热管道截面高度,mm,当在槽底不设置管道或夹层时,h₃=0;
δ---槽体顶部至槽液液面的距离,一般取200-300mm。
(4)立式吊挂槽体长度的计算:
L=l₁+2l₂
式中 L---槽体长度,mm;
l₁---上挂型材最大排列长度,mm;
l₂---上挂型材离槽体端头距离,mm;l一般取300-600mm;
(5)立式吊挂槽体宽度的计算:
1)电泳槽体宽度按下式进行计算:
B=b+2b₁+2b₃
式中 B---立式吊挂槽体截面宽度,mm;
b---铝型材的最大宽度,mm;两排型材同时通电时,b通常取600-800mm;
b₁---型材与极板的距离,mm;一般取250-350mm。
b₃---槽壁与极板的距离,一般取200-350mm。
2)纯水洗槽体宽度按下式进行计算:
B=mb+nb₂+nb4
式中 B---立式吊挂槽体截面宽度,mm;
b---型材的最大宽度,mm;
m---可放铝型材最多排数;
b₂---侧边加热冷却管道宽度,mm;单侧n=1,双侧n=2;当不设置管道或夹层时,n=0;
b4---槽壁与型材的距离,一般取200-300mm。
(6)立式吊挂槽体高度的计算:
H=h+h₂+δ
式中 H---立式吊挂槽体截面高度,mm;
h ---型材的最大长度,mm;
h₂---型材底部至槽底距离,mm,一般取300-450mm;
δ---槽体顶部至槽液液面的距离,mm,一般取150-250mm。
C 槽体循环计算
离心泵或混流搅拌器的总流量按下式计算:
Q=Vn
式中 Q---离心泵或混流搅拌器的总流量,m³·h¯¹;
V---电泳涂装设备主槽的有效容积,m³;
n--- 循环次数,次·h¯¹。
D 回收循环系数的计算:
UF及RO透过液用量的计算。UF、RO装置的设计都须依据水洗二段的物质收支平衡计算。
表6-7 铝型材单位表面带出液参考量
工作特征 |
带出液量/mL·dm¯² |
工作特征 |
带出液量/mL·dm¯² |
||
立式生产 |
除水干净 |
0.16 |
卧式生产 |
除水干净 |
0.32 |
除水一般 |
0.81 |
除水一般 |
1.5 |
||
除水不干净 |
1.6 |
除水不干净 |
4.1 |
采用UF+RO封闭清洗,可参照上述计算公式分段计算,一般UF装置的回收率在95%;RO装置的浓缩率在3倍左右。按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透过液量的最小基础数据,还须考虑水洗二段的构造及方式(冲淋、浸泡等)、溶液挥发、排放杂质离子废弃量等因素,最后确定的RO(UF)设备的透过液量应是理论计算值的1.5倍。
本内容版权归艾普斯所有,转载请联系http://www.apas.com.cn